徐渭现象与艺术收藏2025.10.16 17:00 来源:艺术品鉴 发表评论(0)
![]() 徐渭(1521年—1593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山阴布衣。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 徐渭的一生命运多舛、屡受挫折。他出身官宦家庭,庶出,刚满百日父亲便过世,二十一岁与潘氏成婚,入赘潘家。五年后,潘氏病卒,便从潘宅迁出过着贫寒的生活。但胸怀大志,积极入世的徐渭并未因此不振,他期间拜师王畿、季本潜心专研心学。三十七岁迎来了人生的转机,得到监察御史胡宗宪的器重,入胡府做幕僚。四十一岁参加了他人生的第八次乡试,但这次依旧落榜,这对徐渭的打击是残忍而冷酷的,因为对于渴望登科及第、施展抱负的徐渭而言,单单考取一个秀才在当时是无法实现这些宏愿的。科举考试屡战屡败的经历对他日后的艺术创作埋下了排遣愤懑的伏笔。在四十五岁时他曾经的靠山胡宗宪又受劾入狱,徐渭因担心受牵连,精神几度失常,自杀数次未遂。次年因怀疑妻子不忠将其杀死入狱六年,后经朋友相助得以获释,出狱后开始专注于书画创作。 ![]()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 ![]() 有人戏说徐渭的一生是: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十分可怜。晚年的徐渭自诩是三卖先生:卖字,卖画,卖书。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题《墨葡萄图》无疑是徐渭晚年凄凉孤独生活的最好写照: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据说,徐渭晚年卖出的最高价格的一张画竹笋图,当时成交价是五两白银,折合现在人民币约一千五百元。然后在他死后的三十年,徐渭的书画作品价格暴涨,一字值千金,人们开始争藏抢购他的书画作品,一些书画商甚至走巷穿户挖地三尺来购买。许多平头市民因有徐渭作品一夜暴富,柳元谷的后人便是其中最大的获利者。柳元谷与徐渭是同时代人,也是徐渭作品的忠实收藏者。他对徐渭的作品喜欢得近乎痴迷,甚至于不惜去民间借贷购藏,这在当时少有问津徐渭作品的年代,着实使青藤先生激动不已,视为知音。 ![]() “青藤笔墨人间宝,数百年来无此道。”这是后人对徐青藤书画艺术成就的评价。漫云法脉少真传,落落数人踵其后。苦瓜和尚大涤子,老莲先生陈洪绶。复有板桥郑道人,愿在门前作走狗!看来只要是金子总会有发光之时,只是书画家本人孤独寂寞终身,但其对书画艺术的贡献后人将永远铭记,艺术史决不会忘记那些默默奉献又脚踏实地创造辉煌的人。艺术收藏就需要你能慧眼独具,在平凡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并独立特行予以积极收藏。时间终将会回馈那些象柳元谷一样真正热爱艺术的人,徐渭就是最好的实证! (王庸写于梅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