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于成松,何以成为中国远赴南极第一位画家?

https://www.huajia.cc  2009.10.15 12:58  来源:南充日报 发表评论(0)

临行前,于成松与妻儿在雪龙号前的合影。

  南极,对于很多南充人来说,是那样遥远而模糊。但我国第二十六次南极科学考察,南充人于成松却成为中国第一位随队赴南极的画家。为什么他会是第一位?于成松在赴南极的途中无法联系上,昨(14)日中午,记者电话采访了远在北京的于成松的妻子张玫。

  《中国风光》成就远赴南极心愿

  今年51岁的于成松,因为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而笼罩着炫目的光环:第一个被国家级部门以画家个人创作的画集为载体,举办国际性大型历史性活动的画家;第一个由百位国家元首为其作品集题词寄语的画家;第一个被授予中华环保绿色使者称号的画家……

  目前,于成松已经出版个人画集44部,部分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其中34卷《中国风光画集》,是于成松用近30年时间,以中国各地自然景观、城市风光、边塞风情为主题,用他创造的独特“复合油版画”艺术形式创作。画集被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礼品画册,赠送给参加奥运会活动的中外贵宾。

  “他最初画过南充风光、四川风光。完成了中国风光之后,继而筹备世界风光的创作。”张玫告诉记者,2007年,北京世界风光国际文化中心向国家海洋局中国极地办公室提出申请,希望于成松随科考队员到南极作画。经过严格的体检和各方面的考察,于成松终于成为第二十六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一员,赴南极收集创作《世界风光·南极》画集素材。他因此成为赴南极的画家第一人。

  装满画纸颜料和祝福启程

  “雪龙号离我们越来越远,身影渐渐消失在茫茫的海面。我和儿子仍在码头上站立了很久。”10月11日上午10时30分,伴随着一声悠远雄浑的长鸣,雪龙号驶离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中国极地考察专用码头,搭载着251名南极考察队队员,启程奔赴南极。“我的心里充溢着离别的忧伤,也有担心和无尽的祝福。希望他此行顺利。”张玫说。

  此前的10月5日,张玫和7岁的儿子于其安,陪同于成松从住地北京到达上海。10日晚上,张玫带着儿子特地到上海市最繁华的南京路,为于成松挑选礼物。最终,张玫相中了一个木制手链和一个玉石观音。“没有花多少钱,但是能表达我的祝福。”

  “妈妈,我送给爸爸什么礼物啊?”儿子思索着,要给爸爸一份惊喜。最后,于其安买了画笔和纸,偷偷为父亲画了一幅画:16开的纸上,是孩子眼中雄伟的雪龙号。

  第二天早上,一家人临别前夕,儿子把稚嫩的画作和写有“祝爸爸南极行成功”的字幅,递到了于成松的手里,令于成松惊喜万分,搂着孩子亲了又亲。

  当雪龙号起锚时,于成松站在甲板上,高举儿子的画,挥手作别。这感人的一幕,被众多媒体记者拍摄下来。

  “老于的行李中,除了御寒的衣裤、常备药品,最多的,就是画纸和颜料。”张玫说,于成松的行李有50多公斤,有一个箱子,专门装的是首都著名画家王志纯、谷明达等为于成松此行所作的画卷。“带上同道的祝福和心愿上路,是一种动力。把中国的艺术带到南极去,也是他表达祝愿世界和平、呼吁全世界重视环境保护的一种方式。”

  一个月后抵达南极忙作画

  10月12日上午8点12分,张玫收到了于成松的一条短信:“我们已向东海的大洋方向行驶。照顾好儿子!”“现在,雪龙号正行驶在公海,我们没有取得联系。”张玫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按照计划,雪龙号将于1个月后抵达南极,并将于明年4月返回,整个考察时间180天左右。

  到达南极后,于成松将作画不辍,除了南极风光外,还会捕捉科考队员在南极的风采。返回北京后,于成松将把在南极画的画作集中展出,向全世界展示南极风光和我国科考人员的努力工作情景。按照于成松启程前的工作安排,他还将及时投入到“中国当代演艺界十杰人物”肖像画的绘制当中。

  】【关闭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