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石材老板,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涉足市政工程建设,现在我市多条人行道上的方砖和花岗石都是他提供的。他年过半百,每天除了打理生意,更要看顾画室;他是一个艺术痴迷者,走南闯北收藏了千幅名家书画作品。
他,就是余志均,喜爱收藏书画却不会作画的“矛盾综合体”。眼下他正在筹备“雅安撤地设市十周年”书画展,借此邀约各地书画名家结缘雅安,也想圆自己一个记录雅安十年变化的画展梦。
诚意拉近艺术的距离
11月初,宝兴神木垒,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余志均和一群画家正在这里写生。
独特的藏族民居和漫山红叶给了画家们无尽的创作灵感。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魏明成已经画了十来幅素描,神木垒的一草一木、新场镇上的风土民俗统统记录在了画簿上。
和魏明成一起来的还有三名画家,都是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的会员。他们正是余志均特别邀请来的。“接下来我还要带他们去望鱼古镇,那里的建筑古朴,有原汁原味的川西民居风情,是个作画的好地方。”除了硗碛藏家和望鱼古镇,画家们还将用画笔记录雅安城市的风景。
余志均说,他正准备为雅安撤地设市十周年献礼,用名家笔下的雅安来反映十年来的变迁与发展。眼下名家的画作已经筹备得差不多了。
这不是余志均第一次办画展。2008年,余志均曾主办了过一场名为“春之梦”的名人笔会书画展。展出书画作品近100件,中国著名书法家胥鸿仪,民族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东方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王四心,中国山水画家凤绍麟等知名书画家齐聚雅安,在这场书画展上尽展风采。
余志均哪里来的号召力?
余志均与艺术结缘从2001年开始。
2001年,余志均结识了书画爱好者邓胜,邓胜告诉他,生意要想做大做强,除了埋头苦干外,还要了解产业文化。“做石材加工,必须了解艺术,只有艺术品位提升了,推出的作品才会被大家欣赏和接受。”
不久,邓胜带着余志均拜访了成都理工大学教授苟乐加,苟老当场提笔写下“人过半百,气尽中年,过河卒子,只有永远向前”这几句话送给他,余志均如得珍宝,小心翼翼地将书画拿回家后装裱了起来。
接触的文人雅士越来越多,余志均有了收集各地名家字画的想法。他收藏的作品,大多是书画家当场泼墨所作。为求得一幅佳作,他更是不远千里,不畏艰辛,哪怕被人拒之门外,也要想尽一切办法,用诚意打动对方。
2008年的西安之行让余志均最为难忘。
那一次,余志均专程去西安向“当代竹王”李紫珊求画。哪知这位画家不见外客,生生将余志均挡在了门外。余志均不气馁,他通过多方联系,终于要到了李紫珊的电话。电话中余志均不谈求画之事,却与这位画家聊起了建筑,谈起了雕刻。这么迂回了几次,不见外客的李紫珊最终松了口,邀约余志均来家中做客。相谈甚欢之际,李老还现场为余志均画了一幅竹子。
正是坚持与诚恳,打动了一个又一个书画家,越来越多的书画家和这个书画的门外汉交起了朋友。“我们每次来雅安,他都热情款待,带着我们到处采风、写生,他是很真诚很讲义气的一个人。”这就是画家魏明成眼中的余志均。
他和他追逐的梦
余志均是地地道道的雅安人,雅安撤地设市十年来,他看着一条条马路越修越宽,一栋栋楼房越变越高,对于雅安十年的变化,他深有感触,“雅安确实有着翻天覆地的改变。”余志均是雅安变化的受益者,得益于雅安的市政建设的快速发展,他的企业也越做越顺。“现在手头略微宽裕了,也想为雅安发展做些贡献。”
余志均默默地筹划着画展的事。“我已经陆陆续续邀请了一些川内川外的名家来雅作画,因为是向撤地设市十周年献礼,在这次书画展上只展出和雅安有关的作品。”
在他为雅安撤地设市十周年画展收集的画作中,有以熊猫为题的国画,也有水墨上里的写意画。
画展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举办画展的场地。“如果把书画展设在市区广场,就怕日晒雨淋对画有影响。想要将书画展设在室内,又没有合适的场地。”为了找到合适的展出场地,余志均多次找到相关部门咨询,却一直没有寻觅到最适合的地点。
余志均不气馁,他骨子里有股韧劲,这股韧劲让他一直坚持着追逐着自己的梦。
下一步,余志均还准备办各种各样的书画展。“今年的熊猫电影节让我颇有遗憾,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多收集一些关于熊猫的佳作,等明年雅安又举行电影节的时候,我还能以办画展的形式,宣传雅安文化,为雅安发展添光添彩。”
除此之外,余志均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以“茶马古道”为题,专门请一些省内外画家描绘当年“茶马古道”的盛景。“我看了《定格西康》,里面有很多珍贵的老照片,萌发了以画作来反映当时人和事的念头。我已经邀请中国名家书画院一级画师、四川省美协会会员冯祥伦老师帮我画了一幅28米长的茶马古道图,现在还在草图阶段,希望画作完成之后能在画展上展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年的历史,了解雅安丰富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