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上海画家陈家泠在世界舞台讲中国故事

https://www.huajia.cc  2016.09.30 11:09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发表评论(0)

  全球目光聚焦杭州这座历史名城,聚焦杭州第一名园——汪庄。这颗西子湖畔的明珠,等候世界元首们的光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峰会欢迎仪式上先和与会的各国元首以及各个国际组织领导人分别握手合影留念。元首合影的背景画,描绘了西子湖的湖光胜景,这件5米*2米的大型设色水墨杰作,带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G20峰会的迎宾会面点、会议召开点、夜游西湖点——都由这栋具有传奇色彩的中国古典庄园贯穿,在画面中心被层叠的群峰环衬着。

  这件清雅脱俗的杰作到底是哪位大师手笔?在G20闭幕后,谜底揭晓。

  包括这件作品、《清荷》在内的4件作品,正是中国著名画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家泠应邀为杭州G20峰会特别创作的主题作品,它见证着这场改变世界未来的重要峰会,代表中国艺术家在世界面前用丹青之笔讲述中国。各方来宾盛赞,他用独具匠心的“淡妆”,为新时代的“西湖十景”再添俊丽的“第十一景”。

  四件作品选送G20

  陈家泠是当今活跃在中国艺术界的海派书画的扛旗人物,改革开放以后,他是最早走出国门看西方,得以与最现代的美术理念接轨的中国画家之一。无论是在德国艺术学院的讲台上、在著名画廊和拍卖行中,还是在美国评论家库恩的当代中国美术史专著的封面上,陈家泠个性鲜明的观点和作品,都是代表了中国画的创新趋势和自信面貌。

  由著名导演贾樟柯监制的电影《陈家泠》跨界轰动了全球影坛,用电影的形式讲述了中国画家陈家泠的艺术修行之路,让全世界为中国画家的气魄修为所震撼,无可争议地成为了2014年的罗马电影节开幕电影,并入选了夏威夷电影节等世界A级电影节。罗马国际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和“男一号”陈家泠见面时盛赞,“《陈家泠》这部电影不仅让西方人看懂了中国艺术,而且推进了西方人了解中国绘画的途径。”

  近20年以来,陈家泠的艺术成就在世界上崭露头角,不是短暂的慧星一闪,而是持续增长的能量爆发。受邀联合国的展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绘画、庆祝抗日战争70周年胜利的元首请柬节目单……这一连串的世界级露面,成就了陈家泠不间断地和国外主流文化进行一场场对谈,也用其淡雅浪漫、又极富想象力的作品中所蕴藏的和美寓意,在多元的世界里,一次次地征服了挑剔的观众。

  2014年2月、3月,中央媒体屡次报道了陈家泠的艺术创作,称赞其为“构建了东方艺术的审美新坐标,代表了东方文化的时代性。”

  由陈家泠在G20最隆重最有纪念意义的元首会面厅,执笔这件“开门见山”的西湖胜景图,成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又备受瞩目的艺术大看点。

  四季美景时时面谈

  陈家泠先生毕业于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西湖秀美典雅的氤氲水气,陈家泠早已了然于胸,更曾系统地对西湖十景加以绘制。然而,难题也是显而易见的,“画西湖的太多了,我要如何画出让人耳目一新,切合当下的西湖呢?”陈家泠反复看着G20峰会的资料,突然“峰”这一字让他福至心灵,“峰会峰会,我何不画一画群峰胜水,来映衬这群贤会赏?”画出生命力,画出人文感,是陈家泠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杭州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价值,作为南宋古都,有别于北方的厚重端凝,这里的山水,仙气十足,因此我在技法上,既要写实,又要写意,才能描摹这天堂胜景。”

  杭州的绿色生态环境首屈一指,堪称“中国的日内瓦”。陈家泠自豪地说,西湖可以与世界上最漂亮的地方媲美。这种内在热爱,让他在受邀创作时欣喜莫名,激起他极大的创作欲望。这层过目难忘的墨绿色,呼应了世界的环保命题,也象征当代中国的开放、包容、协调。

  此次创作之前,陈家泠不慎摔伤,尚未完全恢复,却仍坚持八次登高远眺,考察写生。每每登临佳处,复写西湖真趣,盛景悦目,自欣自慰:“其实我不用写生,这些景色也惦记在我心里。西湖十景,之所以流芳千古,是因为每一个季节有每一个季节的美,每一个侧面都有每一个侧面的美,我希望能够时时日日与她面对面,传承自然意境。”

  这件作品在电视机屏幕前首度亮相,几十台摄像机将这幅画面和元首的会晤场面传送到世界各地。

  好一派独到的西子湖当代墨韵!

  没有定名留待想象

  陈家泠的全景以汪庄为焦点,远眺雷峰塔,近可卧看西子湖,看似闲庭信笔为之,画面以深绿色的烟云掩映,与山势相映,以浓淡渍染,分出群峰层数,会议举办地汪庄在群峰环衬中恬淡怡然。陈家泠古为今用,以米家山水的“米点”为基底,用笔如锥,弄笔如丸,疏密肥瘦皆妙;又突破米点法的水墨限制,而以独创的“陈氏涂色”,绘制这郁郁葱葱的山川秀丽,积珠玑而一气呵成,自得东方笔墨之天趣,并在这次的创作中加入了主观创造,用莲蓬等细节的夸张,来升华西湖风光。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形容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陈家泠选择用淡妆来妆点这场最隆重的盛会,这是一幅陈家泠语言的淡妆山水。陈家泠说,淡妆,是温润的色彩,轻盈的构图,代表了中国的气定神闲的优雅,这种软实力的内敛含蓄,象征当代中国的仪态和张力。倘若画得张牙舞爪霸道外露,倒是喧宾夺主了。

  悬挂于杭州汪庄一号大厅的西湖胜景图卷,在画框内外都有留白。“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句,陈家泠在收尾时搁笔,暂时没有给这件作品定名——西湖的变幻美景如魅如画,像一泡西湖龙井带来的唇齿回甘,给了宾客们无限想象,不定名字岂不更有雅兴?

  以和为贵最擅画荷

  元首会面的西湖盛景图之外,陈家泠还另为G20峰会绘制了《清荷》图等4件作品。他说:“西湖的荷花闻名遐迩,是荷花是和美的代表。”此次G20峰会的主题之一是绿色环保,G20峰会志愿者的名字也叫“小青荷”,巧合的是,荷花是陈家泠最拿手的主题之一,对于受邀创作G20峰会的荷花组图,他自信地认为,擅荷,是自己的“标志”,在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胜利各国元首政要的欢迎晚宴上,他交出的“答卷”曾令诸多贵宾爱不释手。

  宽阔的荷叶硕大肥美,卷舒开合,任由天真;茎杆堂堂正正,不蔓不枝,明快饱满地站在画面上,似有荷风拂过,喜气盈盈。《清荷》图放置在元首在会议中途径的刘庄,与窗外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叶呼应成趣。

  清新淡雅的荷花,也暗含了生于抗战的陈家泠的内心感受:中国由战争时期走过来,保护现在的和平格外珍贵。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主题,那就是“和”。和,有和平、和睦、和谐、和善、和美、以和为贵等吉祥之意,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古人亦用荷花来进行象征美好的寓意,中国人也是推崇“荷”的文化,以“和”为贵!

  陈家泠笔下的荷花具有21世纪的当代性,早在1980年代,陈家泠的荷花作品就拿到了全国美展的大奖,之后,系列作品屡次在中外拍卖市场刷新高价,具有很高的辨识度,1985年,美国艺术评论家琼·勒博尔德·科恩专门介绍新中国《1949-1986中国绘画》,封面就用了陈家泠的荷花,封底用了陈逸飞作品,扉页用了仇德树作品,在美国诸多博物馆有售。陈家泠淡墨荷花的雅致风格和艺术语言,早已经被西方观众认同并喜爱,不需要二度“翻译”了。

  中国绘画要有前瞻

  陈家泠推崇潘天寿所言,“我们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形式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是不可以想象的。”

  宋代之荷,写实富丽;八大山人之荷,衰亡萧条;潘天寿之荷,霸道硬朗;而陈家泠之荷,简约空灵:“我所努力的,是提炼现代艺术符号,色彩有别于前辈,突出一个‘清’字,这也是当今时代追求的审美——这世界只有清净了,文化才能提高层次。浑浊的画必将被淘汰。”

  陈家泠记得,自己在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参观美术馆时,看到中国历代艺术作品让外国人顶礼膜拜,因此,他认为中国人没必要自卑,老祖宗创造了艺术辉煌。“古为今用,以今为主;洋为中用,以中为主。”陈家泠的艺术理念以中国艺术精神为根本,吸收了各种西方营养,融汇出了独一无二的陈氏风格。“没有艺术风格,像照片又什么两样?中国画要想有艺术的升华,要注入前瞻性和梦想感,从现实走向大写的艺术,将中国故事讲出声色。”

  “我要用自己的陈氏语言,为世界讲述中国绘画的中国故事、海派故事、当今文化发展的故事,我要为时代放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和包容。”收看G20峰会电视直播的陈家泠说道。

  美哉!西湖!妙哉!家泠!


  】【关闭
 


  • 相关画家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