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资讯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全国美展获奖入围,到底有没有规律,大数据为你揭秘

https://www.huajia.cc  2021.12.20 17:30  来源:瀚墨云桥 发表评论(0)

全国画展是中国最高规格、对所有艺术家都意义非常的艺术赛事,其评选标准一直都是艺术家们所关注、猜测并研判的热门话题。虽然很多艺术家因为全国美展的“肯定”走向全国乃至享誉国际,但一些简单的评选标准一直没有准确答案:

画越大是不是越容易获奖?

每个地区的获奖比例是多少?

评委和年轻画家有代沟吗?

清华大学副教授向帆团队在对近7届的全国美展油画作品进行了数据统计后,终于发掘出一些与入围获奖相关度很高的因素。

640x433

最早的探索起始于一个简单问题:

什么颜色最容易获奖?

很多艺术家在一生的创作过程中,其偏爱的色彩会发生变化。比如梵高盛年时期的作品色彩艳丽,而临终并不是那么明艳;年长的画家并不偏好深色。规律到底是什么:

1. 全国美展的油画作品越画越大?

答:是的。全国美展的入围作品尺寸都有所明显的增长,2009年的作品尺寸最大,今年稍微回落一点。从第9届(1999年)开始,作品尺寸逐年增大。

2. 画得越大越容易获奖?

也许是的。近两届的获奖作品大多在高宽180x180cm左右, 而入围作品的尺寸在160X175cm左右。虽然也有小画获奖,总的来说获奖作品的平均尺寸的确是大于入围作品的。
640x377

3. 有多少画家曾经多次入围或获奖?

答:多次入围人数 共计1232人次,占总数的是51%。这个数据让我们再次情不自禁潜入“多次”获奖的画家名单,提起更新的问题:他们是谁?他们的作品是怎样的?
获奖者:沈行工、曹新林、刘仁杰、刘健平、张冬峰、俞晓夫、吴云华等,他们都在30年间共计获奖6次,这样的成绩是否可以理解他们在三十年间稳定保持了中国油画的最好水平,值得学习其屡战屡胜的秘笈?有些获奖作品看起来呈现了视觉或主题上的近似。
640x751

更值得追问的是:为什么要连续10年以上多次奖励一个类似的作品?这到底是鼓励一个艺术家以不变应万变直至其自动休笔,或是以国家荣誉培养一个艺术家的风格确立?对于一个年轻艺术家来说,他如何可能画出容易获奖的作品呢?

4. 那么,什么样的主题容易获奖?

答:历届入选作品命名也许可以透露创作的主题。最热门的中文词汇是:家园(18次)、暖冬(8次)、无题(4次)。目前大概有10个以新中国建立为题材的作品
640x563

5. 沙发在油画作品中经常出现吗?

答:在历届美展上,我们的确看到了好几幅跟沙发有关的获奖作品。通览全部的入围作品,沙发一直都多多少少都会出现在作品中,或隐或现。
640x558

6. 年龄越大越容易拿奖吗?

答:这的确是个趋势 。虽然并不是越老越容易获奖,但是获奖作者的确在持续的高龄化中。最近两年的获奖年龄中值都是46岁。这也是因为每隔5年一次的全国美展让获奖人年龄以5岁为基本单位增长。
392x960

7. 那么,评委都很老吗?

答:从几届的评委名单来看,评委与作者之间的代沟在逐渐缩小,由24岁减少到11岁。代沟缩减也许可以让我们期待评委和画家之间的时代审美差异减小,作者年龄上升也是重要原因。

8. 这些情况评委都知道吗?评委是谁?

答:评委并不都是油画家,而是美术评论、理论家及油画家。这些成为评委的油画家并不是获奖次数很高的作者。例如俞晓夫、韦尔申、杨飞云这几位曾经多次获奖的艺术家,仅仅做过一次评委;多次成为评委的是:全山石、张祖英、孙为民、邵大箴等几位先生。

9. 到底,到底怎样更容易获奖?

有些与入围获奖相关度很高的因素已经在前文中被揭示出来,例如:大画幅、获奖经历、暖红调、中年审美、家园故土等因素;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这些因素也许是:少数民族、军队、年轻女性、领袖、历史题材、草根、多人物……,这些关键词的叠合可能会提高题材的入围度。比如《八女投江》,既是年轻女性、又是军队、历史性题材这种叠合性的内容还是常见的。

10. 获奖,到底有没有规律?

随着数据挖掘与视觉化成果逐渐出现,有些假设的规律被证实,有些被推翻。任何大型文化性样本的自动计算分析,都有它本身的局限,自动计算分析并不会代替人的本能和经验,但这种研究方法值得视觉文化研究领域的期待。


  】【关闭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