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年馆庆系列 |《水墨人生——钟天铎艺术展》即将揭幕https://www.huajia.cc 2023.04.17 12:03 来源:中国画家网 发表评论(0)
为了迎接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开馆十周年,由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主办,上海百乐雅集艺术中心、东吴印社协办的《水墨人生——钟天铎艺术展》将于4月28日亮相上海韩天衡美术馆。本次展出近百幅书画作品,是知名书画家、篆刻家钟天铎近四十年来克服足疾病痛,辛勤笔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韩天衡先生为展览题写了“水墨人生”会标。这是对钟天铎先生一生从事书、画、印艺术的高度认可。 钟天铎书法始习颜真卿,上溯秦篆汉隶,直追三代文字,数十年来在古文字上用力尤勤,善写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和秦篆汉隶等。本次展出的十余米长卷《甲骨汇编》,洋洋洒洒,几乎囊括了三千年传承下来的甲骨象形文字;又如大篆对联:“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法度规正,古气盎然。早在上世记八十年代,钟天铎在书坛已崭露头角,成为当时中青年书法家、篆刻家中佼佼者。 展览中,一幅丈六整宣大草作品——陆游的《草书歌》,格外引人注目。钟天铎腿有疾,书写如此巨幅榜书,由四位助手拉扯并移动宣纸,天铎艰难地站立挥写,待到书成腿关节肿痛难忍,但整幅作品气脉相贯,毫无迟滞之处。这靠的是深厚的功力和书写时的激情,正如陆游诗中所言:“忽然挥扫不自知,风云入怀天借力。” 钟天铎绘画从素描、水彩入手,后转攻中国写意画,1983年拜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唐云为师,博涉诸家,从青藤、白阳、八大、大涤子、蒲作英、吴缶庐诸家得以滋养,直入大石斋堂奥,且自出机抒,深得唐老心仪。他以书法入画,展出的《秋荷》、《潇湘夜雨图》等大写意花鸟画,笔势奔放,泼墨淋漓,尽得似与不似意韵;《食之长寿图》、《春常在图》等小写意,显示了出色的造型能力和生动的气韵。《秋山野郊图》等山水画,线条飞白和水墨絪緼对比鲜明又和谐统一。他的画,是古人“书画同源”理论的注释和体现。 入得传统,又出得传统。天铎尤其擅长的大草与行草,以殷、商、周古文字筑基,并遍涉历代碑、帖,从多方面拓宽视野,丰富学养。同时,他精于篆刻,其师唐云晚年在绘画作品上用的“八壶精舍”阳文印,就出于他的刀下。他将帖的洒脱、碑的浑厚和篆刻的金石意趣揉合在一起,大草如万岁枯藤,拙朴厚重;行草则遒劲流美,跌宕多姿;巨幅榜书浑瀚雍穆,气势磅礡,于揉合中出新,形成了独特的个性面貌。 钟天铎的艺术实践说明,传统是艺术生命之根,夯实传统功底,创新才有基础;融会创新,艺术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部分展出作品
国画:笔墨葡萄
国画:桃花灼灼 关于钟天铎 原名恩惠、恩蔚,曾用名钟洪、汉簃,号受斋、涂客、二可居士。1943年生于苏州,祖籍浙江吴兴。少时以足疾克励自强,即以素描、水彩画见称于吴中。稍长则致力于传统书画,精山水、人物、花鸟诸画科,并雅善书法篆刻,尤长于鉴定书画文物。尝从学于唐云,学识日益猛进,有声于海内外。绘事以写意韵为旨趣,常博涉诸家,转益多师,究心于青藤、白阳、八大、大涤子、蒲作英、吴缶庐诸家。画学用力尤勤,能入其堂奥,学而善变,俱能得其精义,机杼自出。篆刻融合古今,继承发展形成自家风格。书画、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展览,颇得时论好评。又曾应邀两度赴日本、三度赴新加坡进行艺术交流,其作品深得彼邦人士赞赏。已出版有《钟天铎书画作品集》(古吴轩出版社)、《受斋印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