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坚书画双绝:丹青溢彩书盛世 翰墨飘香著华章2024.11.21 10:58 来源:中国画家网 发表评论(0)
书画之美,一笔起伏于锋尖、一点流淌于毫芒,字落纸上,画入心扉,是墨香、是心动、是炫彩、是无可替代、是传承的热和光。古人有“三绝诗书画”之谓,刘坚虽不好定论为几绝,但他在诗书画方面都造诣很深。他的所有作品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散射着浓郁的书卷气,迸射着律动的时代气息,释放着自我、自信、自由的时代文人情怀。
国务院参事、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刘坚 刘坚,1944年生于江苏南通。自幼酷爱书画艺术,数十年临池不辍,执着追求书法艺术真谛,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曾任江苏省政府秘书长、副省长,农业部副部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现任国务院参事、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在多年的丹青生涯里,刘坚的艺术功力已达到了笔精墨妙、点缀成章的境界。其书法,早年从习二王起步,后得益于颜真卿甚多,而尤于苏东坡、黄庭坚、米襄阳用工最勤。他既长于临帖、更善于读帖、背帖和悟帖,在不刻意一种固定的风格追求中而形成自家面目;其绘画,不苛求形肖,仿佛兴致神来,随意挥洒,但又笔到象显,极其神韵。以淡定、清雅的格调,沉稳流畅,中正平和的精神内涵,力求简洁传神,一笔不多、一笔不少,构思巧妙,思想新颖,格调高雅,意境深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所配诗文,清新隽永,与画相映成趣,更显其意境之高远,绝非常人可比。 书法——视觉美感,艺术享受 刘坚的书法作品,以诗词、名言警句为内容,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他的笔墨,时而如行云流水,轻盈飘逸;时而如高山峻岭,雄浑壮观。在他的笔下,每一个字都仿佛有了生命,跃然纸上,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他的书法之美,不仅在于笔墨的精湛,更在于那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他的作品融汇诸家,自出机杼,他善于从诗词中汲取灵感,将古人的智慧与哲理融入自己的笔墨之中。他的书法作品,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对现代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欣赏刘坚的书法作品,仿佛是在读一首首优美的诗,又像是在欣赏一幅幅精美的画。他的书法之美,将文字的神韵与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那份对艺术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热爱。 刘坚因家学渊源而习文弄墨,幼年打下的童子功直至晚年得以重温,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学习,他的书法水平日益提高,并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风格。他的书作率意自然,颇见功底,并显现出某种探索的自觉。他把文字的简体与繁体、书体的古写与今法、布局的险峻与平正自然地揉为一体,形成了笔画浑厚苍劲,结体奇崛恣肆,章法灵活开张的风格特点,给人气势磅礴、对比强烈的视觉美感和艺术享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开阔视野,广泛吸收当代艺术的滋养,他经常外出寻师访友,向书法同道和前辈虚心求教,相互切磋,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绘画——飘逸自如,恬淡幽远 除了书法,刘坚在绘画领域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画作以山水、花鸟为主,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他善于运用色彩与线条,将自然的美景呈现得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刘坚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国画创作中,他认为,中国传统山水一定要体现中华传统文化,而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仁和、中庸、天人合一,所以在画中就要体现这样的意境。无论是武当山、张家界,还是江南美景、蜀南竹海,在记录美景之余,刘坚也无一例外地用画笔抒发心中所感,画作中透露着刘坚浓浓的爱国情怀。 在欣赏刘坚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会渐渐感受到作者身上余味悠长的气韵,这便是难得的书卷气,是中国文人特有的以简静冲和、清畅温雅为美学特征的精神、意气和风采。这种书卷气具有令人神清意远的审美趣味,是古今文人追求的超凡脱俗的艺术品格和境界,亦是刘坚修养至深人格的体现,更是他对自然、艺术、人生感悟后形诸笔下的轨迹。反映在作品上就是飘逸自如,恬淡幽远。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书画展,在北京、湖南、山东、江苏、上海、贵州、 深圳、甘肃、新疆等多地举办书画展览,并被国内外使馆和博物馆收藏。 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曾这样评论:“刘坚的书作率意自然,颇见功底,并显现出某种探索的自觉”。 有人曾做诗赞美刘坚的书画:“一朝新雨洗秋空,满眼奇峰攒夏云。钟灵毓秀得天趣,空悟远觉脱俗尘”。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刘坚为人德才双显,为艺书画皆能。现在虽然已年过花甲,但是仍然坚持每天临池不辍,希望自己的书法艺术有新的突破。青山不老绿水悠悠,祝愿刘坚书艺长青,更上一层楼。(李文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