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鹏程墨韵”专题展 |
|
画展时间: |
2016.03.27~2016.03.31 |
美 术 馆: |
深圳美术馆 |
展品数量: |
300 件 |
主办单位: |
深圳市政府 |
承办单位: |
深圳画院、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深圳市美术家协会 |
联系方式: |
请注册并登陆后查看! |
|
2016年的春日,深圳又将迎来一次盛大的艺术集会,“第九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暨“第八届深圳水墨论坛”系列活动将于3月27日隆重开幕,该活动经文化部批准, 由深圳市政府主办,深圳画院、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承办。“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是一项常设性的国际艺术交流活动,而“深圳水墨论坛”是以“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为依托的学术活动。展览一直致力于全面、系统地展示当下的艺术家和理论家对水墨艺术的探索成果,论坛则致力于深入、集中地探讨其学术的研究成果。双年展和论坛对促进中外艺术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得到海内外艺术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与热情赞扬,已成为深圳市的一项标志性文化活动。 “第九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暨“第八届深圳水墨论坛”活动由董小明先生担任总策划,设“新中国画VS新水墨画”主题展、“墨海新境”特别展、“鹏城墨韵”专题展三个展示单元,以及“新中国画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和“新水墨画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两场专题讨论会。邀请103位海内外著名艺术家参展,14位著名理论家与会,展出作品300余件。本届双年展和论坛活动,极具针对性地设置了单元展主题,各单元展又保持着呼应关系,论坛也根据双年展主题展的方向,集中讨论“新中国画”和“新水墨画”所涉及的问题。在展陈和设计方面,本届双年展邀请著名设计师杨阳先生担任展示总设计,新锐设计师任四四先生担任平面总设计。同期,出版《第九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第八届深圳水墨论坛》画册,其中包含各单元展画册和论坛文集。 “新中国画VS新水墨画”主题展在关山月美术馆展出,由鲁虹先生策划,郭延容担任策展助理。策展人依据对近30年水墨艺术的观察和研究,首次以“新中国画”和“新水墨画”这两个概念来概括当下水墨创作中存在的两个艺术体系。策展人认为“新中国画”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适当融入西方现代艺术的元素,并使水墨有了更新的发展;而“新水墨画”则是在大胆挪用西方现代艺术方法论的同时,通过对传统的改造,进而开拓水墨发展的新天地。展览将这两种不同形态的作品同时呈现在两个相邻的空间里,促使其产生学术上的对话,便于理论家厘清当下水墨艺术发展的线索。该主题展将遴选近30年来在“新中国画”和“新水墨画”探索实践中卓有建树且具代表性的47位艺术家的作品。该主题展设计师杨阳先生在展陈上融合了“水墨”概念,用两种不同的灰色作为主色调与作品呼应,彰显“墨分五色”的概念,并从视觉上对“新中国画”和“新水墨画”进行区分,试图将观者从二维水墨带入到空间理念中。 “墨海新境”特别展在深圳画院美术馆展出。由陈君女士策划,曾洁琼担任策展助理,邀请21位国外及港澳台艺术家各具特色的水墨作品参展。该单元展是继“韩国现代水墨”、“新加坡现代水墨”、“日本现代水墨”、“香港水墨”和展示欧洲艺术家水墨作品的“水墨·生活·情趣”之后,对历届双年展中海外邀请展的延续。将域外水墨作为独立对象进行研究,借以发现水墨艺术在面临不同的文化语境时,呈现的独特生态和多彩的面貌,并期望通过持续的国际交流使传统的水墨艺术能够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该单元展将以全新的视野将“走向世界”的水墨艺术呈现出来。馆内以白色为主色调,设计师在空间分割上,加入中国园林式迂回转折的风貌,将平面创作和立体装置融为一体,尽量呈现移步易景的观赏效果。 “鹏城墨韵”专题展在深圳美术馆展出,由杨晓洋、游江先生策划。该单元展将利用深圳美术馆已有的空间,还原艺术作品自身的水墨语言,以真实、直白的方式呈现给观者,展出近30位深圳本土水墨画家的作品。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缺乏深厚的文化积淀,但因她的开放包容和革新,而成为一块文化创新的沃土。30年来,深圳率先提出和实践了中国美术当代转型的课题,打造了传统水墨画探索创新和国际交流的平台。参展艺术家大多伴随着“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而成长,他们的水墨作品日臻成熟,颇具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彰显了城市的文化品格。同时,该展览也体现了双年展不仅推动了传统水墨的当代进程,也对培育本土文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个单元展从艺术家的选择上也呈现出地域特色,主题展 “新中国画VS新水墨画”以大陆艺术家为主,特别展“墨海新境”以海外艺术家为主,专题展“鹏城墨韵”以本土艺术家为主,从而也将引发出三个单元展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气质。这也体现了“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一直以来贯彻的兼容并蓄、开放多元的理念。为了进一步满足观众对“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的认识,在三馆中还专门开辟空间,设立了历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及深圳水墨论坛文献展”。文献展以图片、文字、实物等方式呈现自1998年以来,以往八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和七届深圳水墨论坛的历史面貌,以及该活动对中国水墨艺术的影响和意义。 “第八届深圳水墨论坛”由鲁虹担任学术主持,围绕本届双年展主题设立“新中国画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和“新水墨画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两场专题讨论会,邀请14位著名学者与会,分别针对论坛专题进行深入探讨。 “新中国画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专题邀请六位学者参与。中国美术馆刘曦林先生的《世界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美术断想》、中国美术学院毛建波先生的《“写生”的异化与中国画写意精神的衰落》、《美术》杂志社主编尚辉先生的《从文化寓意走向视觉消费——20世纪花鸟画的演变脉络及文化观念的转换》、中国国家画院王平先生的《“新水墨”及相关概念之辨析》、北京画院吴洪亮先生的《流变有据——因展览触碰到的几位画中国人物画的人物》、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张渝先生的《反叛与变革》都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近100年或近30余年,中国水墨在传统和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机遇和嬗变。 “新水墨画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专题邀请了八位学者。包括自由策展人贾方舟先生、华南师范大学皮道坚先生、武汉合美术馆鲁虹先生、深圳雕塑院孙振华先生、中山大学杨小彦先生、湖北美术馆冀少峰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刘骁纯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殷双喜先生。其中贾方舟先生的《柳暗花明:走向当代的新水墨》、皮道坚先生的《我的当代水墨观》、鲁虹先生的《新兴水墨的发展——从现代水墨到当代水墨》、孙振华先生的《用水墨想象中国——以周韶华为例》、杨小彦先生的《当代水墨:公共性、私秘性与实验性——传统样式转型之意义辨析》、冀少峰先生的《解放的水墨和水墨的解放》,或以案列、或以现象、或以概念、或以勾陈为契合点,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新水墨画”的起因、演变和发展。而刘骁纯先生和殷双喜先生因故不能出席论坛,但他们的文章《写意论》和《从现代到当代:全球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当代水墨》则收录在《第八届深圳水墨论坛文集》中。 本届双年展和论坛活动与会嘉宾包括文化部、广东省文化厅、本市等有关方面领导,全国重点美术机构负责人,参展艺术家、论坛学者、特邀学者,以及20家专业媒体代表等共200余人。活动从3月27日上午开始,与会嘉宾将参观深圳美术馆的“鹏城墨韵”专题展和深圳画院的“墨海新境”特别展,下午再至关山月美术馆出席开幕式活动并参观“新中国画VS新水墨画”主题展;3月28日自上午9时至下午5时在深圳画院学术报告厅举办“第八届深圳水墨论坛”。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促进水墨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并为国内艺术家、海外艺术家、深圳本土艺术家、国内艺术评论家、青年学者、专业媒体人士等提供一个开放宽松、自由兼容的交流氛围,也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场富有创意的艺术盛宴。 “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和“深圳水墨论坛”是深圳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长期予以资助的文化艺术活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