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  首页 > 画展信息 > 中国姿态·第五届中国雕塑展

    • 中国姿态·第五届中国雕塑展
    画展时间: 2019.12.27~2020.03.01
    美  术  馆: 湖北美术馆  1、2、4、5、6、7号展厅、雕塑长廊
    展品数量: 100 件
    主办单位:  湖北美术馆
    联系方式: 请注册并登陆后查看!


      

    中国雕塑学会会长  曾成钢

     

       “中国姿态·中国雕塑展”是中国雕塑学会最为重要的展览之一,是全国性展示当代中国雕塑成果的研究推广平台。“中国姿态”,即是以中国文化意识与哲学精神打造具有中国风骨、中国气派的雕塑精品,承载着当代文化复兴与中国雕塑梦的希冀。

       自2008年创办以来,对雕塑本体语言的关注成为展览的鲜明特点。雕塑是铸造灵魂的艺术,有自身特殊的创作规律,材料丰富,形式多样,形体占据一定空间。当代雕塑日益体现出跨界倾向和剧场化效应,但雕塑在今天仍然具有独立的特殊价值。优秀的雕塑作品总是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于一体,体现着隽永的美、永恒的情和浩荡的气,代表着时代的筋骨。“中国姿态”对新媒介、观念以及跨界方面并不忽视,展览的学术指向是多元与包容的,每届都会有一些带有实验性的作品展示,以期在对比与探讨中提供当代雕塑在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中可资借鉴和研究的案例。

       湖北美术馆是国家重点美术馆,在雕塑的收藏、展示与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是“中国姿态·中国雕塑展”落户湖北美术馆的第一年,从第五届开始将每三年举办一届。“中国姿态·第五届中国雕塑展”以造型语言为基础,探索雕塑语言的新形式、新观念、新表达,以展现新姿态;以学术研究为导向,描绘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以展现新境界。展览共展出了近三年未参加过全国性展览的一百余位雕塑家的最新作品,题材、内容丰富,材料、风格多样。既有承继本土精神、关注社会现实的新具象,又有借鉴国外形式的后现代解构与多元混搭;既有扎实的雕塑造型语言和对固有材料叙事边界的拓展,又有伴随科技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和富有个性创作的新形态;既有对雕塑语言发展脉络的最新梳理和对器物形态转译的方法创新,又有突破边界强调与场所关系的表现和对社会、文化立场的关切。当代的雕塑家们正在努力将中国雕塑的丰富性与多样化展现出来,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艺术和技术相辉映,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代中国雕塑创作和观念发展的总体状态。

       “中国姿态·第五届中国雕塑展”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也是中国雕塑学会与湖北美术馆在全国性雕塑展览中的深化合作。相信在多方的努力下,“中国姿态”将在中国雕塑创作和学术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以更加积极稳重、丰富包容的姿态走向新时代!
     

     

     

    “中国姿态·第五届中国雕塑展”

    序言

    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  傅中望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姿态·第五届中国雕塑展”在湖北美术馆的举办,标志着中国雕塑学会重要品牌项目“中国姿态”正式落户湖北武汉,此后,将以每三年一届的方式持续推出。

       湖北美术馆自对公众开放以来,即在“立足本土、重在当代”的学术坚持下,陆续策划推出了“体面与场面——湖北当代雕塑艺术展”“回顾与展望——湖北雕塑艺术展”“雕塑2012——三官殿1号艺术展”“解构与建构——中国抽象雕塑艺术展”“再雕塑——2014三官殿1号艺术展”“为时代造像——湖北美术馆馆藏雕塑展”等一系列大型雕塑群展以及刘政德、朱达诚等重要雕塑家的个案研究展。在此基础上,湖北美术馆积累了丰富的雕塑馆藏,活跃了当代雕塑的创作氛围,发现与推介了一批青年创作人才,对中国雕塑的展示、研究与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雕塑学会是全国性雕塑专业的高层次学术、艺术团体,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雕塑事业,“中国姿态”作为其重要的学术品牌,经过10余年的工作积累,已然成为中国雕塑界最具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专业展览之一。

       “中国姿态·第五届中国雕塑展”通过全国征集评选以及策展人提名的方式共展出100余位雕塑家近三年来的新作。展览的整体面貌呈现出自信表达、贴近时代、敢于创新、多样包容的“中国姿态”。从参展人员的构成来看,既有见证时代、不断突破的前辈艺术家,也有兼容并蓄、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又有初生牛犊、勃勃生机的青年一代;展出内容方面,从现实题材的人文关怀到个性描述的当下体验,从雕塑本体语言的深度挖掘到立意独到的形式表达,从雕与塑的形态追求到材料技术的尝试拓展,都体现出新时代中国雕塑创作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在展场与作品的互动方面,雕塑特有的公共性、空间性特点则通过立体、平面、光影、墙面乃至观众参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被视觉化呈现出来。

       湖北美术馆作为国家级重点美术馆,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展示、研究与推广机构,此次与中国雕塑学会的通力合作,恰将两股专业、有效的推动力量合二为一,“中国姿态”将走向更远,中国雕塑创作将走向更远。

     

     

    中国姿态的未来读第届中国雕塑展

    湖北美术馆馆长  冀少峰

     

       透过参加“中国姿态·第五届中国雕塑展”的艺术家及其雕塑作品,不难发现,本次雕塑展在新时代所呈现出的繁荣与多元的发展状貌。亦是雕塑界近几年在观念形态,材质,方法,精神方面的整体展现和取得的突破发展。它突出地呈现出如下几方面的特质。

    一、在重要历史节点,呈现自我的思考

       比如对历史题材丝绸之路的表达,结合当下关于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还有以红色题材作为视觉描述的主体,这些雕塑多采用写实的手法,体现了雕塑家在时代发展潮流中的一种真诚思考和激情表达。

    二、学院的力量

       很显然,构成本次雕塑展的主体力量,也得益于学院雕塑的筚路蓝缕和薪火相传,恰恰是一代代雕塑家们的不懈努力,不仅为雕塑艺术的发展储备了雄厚力量,而且让雕塑艺术能够不断获得一股股清新的活力,这也是雕塑艺术能够持续不断向前发展和越来越走向广阔的公共空间的缘由。

    三、对工业题材的迷恋

       部分雕塑家以对工业题材的关注,呈现出社会转型变革所带来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表达方式的变化,其实,这也是中国在迈向现代性过程中所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因为当中国社会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从传统文明转向现代文明,从乡土社会跑步进入到城镇化,特别是多种文明并行互融交织发展,导致雕塑家们必须作出自我的思考和判断,以适应激变的社会发展。转型社会的转型之痛,困惑,彷徨,憧憬期待都交织在艺术家的视觉表达中。

    四、代际表达耐人寻味

       参展艺术家代际跨度大,既有老一辈雕塑界前辈,在他们的雕塑表达中,不可避免呈现出的是时代对他们的影响,有着强烈的时代烙印和本土文化关怀。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这些宏大问题构成他们的视觉关注点。而年轻一代,80,90,很显然数码时代,图像时代对他们又有着至深影响,不可回避的微信微博等生存现实,亦突出反应在他们的雕塑中,虽然有些作品还显稚嫩,不够成熟,但构成了一种指向未来的力量,而代际差异,很显然丰富并推动着雕塑展走向更好的未来

    五、低科技流行

       部分作品以多媒体装置形式出现,互动,公众参与,炫酷都改变着人们对于雕塑的认知。这些作品再一次提醒我们,一个跨界融合的雕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关于雕塑与社会及人生的诸多思考,一味强调“雕与塑””很显然已不适应雕塑艺术的发展,全新的艺术形态,的确引发人们思考未来的雕塑家将何为,雕塑艺术将向何处去。

    六、材质的多样与风格样式的多元

       传统意义上的雕塑媒材有木雕,石雕,陶瓷,铸铁,浮雕,不锈钢材料有着难以抵挡的诱惑,综合媒体则体现了艺术家表达与思考的开方性,数码科技也开始被引入。而写实手法仍占据主流,抽象雕塑,卡通雕塑,表现性的雕塑,装置艺术等多元多样的风格的混搭,样式的交融,手法的多元,故事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交织,具象与抽象的并行,都使本届雕塑展呈现出一种生命的活力。

    七、非雕塑家的雕塑表达

    非雕塑家们以当代艺术的视角进入雕塑,他们以问题意识,立场意识作为视觉叙事的题材,弥漫其间的是他们的一种对社会艺术与人生的真诚思考和激情表达。特别是对于生存境遇的文化关怀,对社会主义经验的的过往记忆,带给雕塑艺术的则是一种不循规韬距,随心所欲不逾矩式的自由表达,他们的艺术不在形式,其背后的自由精神才最为珍贵。

      本届雕塑展基本呈现出雕塑在近几年的发展变化,艺术界前辈们辛勤耕耘,艺术新一代又有着勇往直前的勇气,而活跃与冲动,繁盛与多元,亦构成本届雕塑展的鲜明特质,期待中国姿态:中国雕塑展走得更远。

     

    2019.11.29日上午11:40于东湖三官殿

       发布人:flytiger CLICK:43859 

    (0人参与)



    更多... = 同城画展信息 =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