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萍残影——李青萍艺术作品展 | 
           
        
           | 
         
        
          | 画展时间: | 
          2010.07.29~2010.08.16 | 
           
        
          | 美  术  馆: | 
          关山月美术馆    | 
           
        
          | 展品数量: | 
          60 件  | 
           
        
          | 主办单位: | 
          上海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 | 
         
						        
          | 联系方式: | 
          请注册并登陆后查看! | 
         
		        
           | 
         
       
      
        
          
              
                前 言
 
     李青萍是20世纪一位身世坎坷、特立独行的新女性,也是一位被中国美术史所遗忘的艺术家。她原姓赵,名毓贞,就学后更名李媛,青萍则是赴南洋后出版画集时徐悲鸿为其更改的名字。由接受新学的闺门佳媛,转为漂泊浮沉的艺海孤萍,这几乎描述了她一生的命运。
     出生于20世纪初年的李青萍,经历了从投身大革命的新女性,到旅居南洋的爱国华侨,直至后来遭受诬陷,解放后又被划归右派,受到三十余年的不公正待遇。她先于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启蒙,后就学于新华艺专,经历了以“决澜社”为代表的30年代上海乃至中国油画现代主义实践进程的最后高潮。此后,在奔赴南洋从事艺术教育与创作的过程中,她结合了马来当地的民族织染等艺术语言的特色,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绘画风格。然而,自民国末年至建国后70年代末,在长达三十余年的非常时期不仅中断了她的创作生涯,也几乎磨灭了其之前创作的所有遗留。此次展览的所有作品,都是她于80年代逐步恢复创作之后的留存,是其早年的艺术修养、坎坷经历所炼化的心境,以及长期郁积的创作热情释放后的结晶。
     这次展出的李青萍作品,涵盖了风景、花卉、人物等各种题材。她均不依赖真实对象的描摹,而是一种对记忆中的情怀与情景的追忆。在风格上,最后二十年创作的作品,主要依托于30年代传播的表现主义的手法,并受到马来西亚传统的“巴迪蜡染”效果的影响,色彩自由,流动性较大。晚年作品用笔更为狂放大胆,用色浓烈深沉,形式感上的抽象意味逐渐增强,画面张力更大,带有一些抽象表现主义的趣味,表达出心灵的震荡、精神的张力和生命的冲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李青萍的展览不仅是追忆一片在历史风雨中漂泊浮沉的失落的记忆,而且是为了展现一种在命运的锤打下凝练出的执著的艺术生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