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资讯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中国文化三十年:动力 助力 潜力

https://www.huajia.cc  2008.11.30 10:19  来源:人民网 发表评论(0)
 
1 2
                                                  ——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综述

  “乱世黄金,盛世典藏。”跟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艺术品市场获得全面复苏,走向繁荣兴盛。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画廊业、拍卖业、艺术博览会三位一体的市场经营主体结构初步建立,中国艺术品市场,几乎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毫无经验可循到初步走向规范,在国际艺术品市场逐渐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改革开放:市场繁荣之动力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的公私合营以及“文革”之后,进入了极度萎缩的冷寂时期。古玩店铺一度全部消失。许多年里,中国只有书画与文房用品一起经营的荣宝斋、朵云轩等为数不多的国营书画店铺,只有负责征集文物和文物外销的国营文物商店。文物和艺术品进入定点买卖时期。自古沿袭下来的收藏习尚以微弱的气息存于民间。

  改革开放赋予中国艺术品市场新的生机与活力。

  80年代,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尤其是沿海开放和旅游城市,出现了经营商品画和装饰画的中小型画廊。外国游客的青睐,使中国书画成为了重要的创汇商品。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日渐频繁以及工艺美术品、名家字画仿制品的出口,更促成了艺术品外销市场的繁荣。

  90年代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全面复苏的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建立,使中国艺术品市场真正迎来了春天。

  1991年,澳大利亚人布朗·华莱士开设了北京第一家现代意义的画廊——“红门画廊”;1992年10月3日,深圳市动产拍卖行在深圳博物馆举办了“首届当代中国名家字画精品拍卖会”,敲响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第一槌;1992年10月11日,北京市文物局批准、国家文物局支持的“’92北京国际拍卖会”举办,开辟了文物走向拍卖市场的先河;1993年5月,国内第一家股份制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文化珍品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拍卖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探索迈出了成功的一步;1993年11月16日,首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在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大厦举行,拉开了艺术博览会发展的序幕……中国艺术市场的新纪元一步步开启。

  新世纪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对外开放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跟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油画异军突起,影像专场成为一枝独秀,当代艺术的价格一路飙升……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经历了短暂的调整之后呈现出火爆的发展态势。

  在艺术品市场动力的推动下,国家相关的经营制度和法律法规,在先有实践后有理论、先有市场后有规则的情况下逐步制定、完善。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颁行后,中国内地的拍卖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2002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行后,民间私人收藏日盛一日,大批民营企业开始进军艺术品市场。市场需求的迫切性得到充分体现。

  市场繁荣:艺术发展之助力

  在中国整个市场经济中,艺术品市场所占的份额极小,但它仍从客观上改变了经济结构的发展,特别是在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市场首先将中国艺术品推向了国际市场,将中国文化艺术推向了世界,促进了中国文化艺术在海内外的传播。

  每年,拍卖公司都要印刷大量的精美彩色拍卖图录,免费发放给海内外的收藏家和文物爱好者阅览。同时,每场拍卖会还要举办三天展览会,吸引人们来参观。通过阅读图录和参观展览,人们更多了解了中国历史、绘画、书法、工艺以及艺术品鉴定等知识,认识到文物与艺术品的价值,中国的文化艺术得到了传播和推广,公众的文化水平和文物保护意识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新闻媒体对于市场的宣传,也使得文物知识、文物政策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得到了扩展与延伸。

  艺术品市场还为国家博物馆提供了发现、收藏藏品的机会,促进了民办博物馆、艺术收藏机构的发展。特别是拍卖业世界范围内文物货源的征集方式,促进了海外文物的回流。


 
1 2
  】【关闭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