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资讯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当代书画 扶不起的阿斗?

https://www.huajia.cc  2010.04.01 21:24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0)
 
1 2 3

林明杰:《新民晚报》资深记者
牟建平:艺术市场评论人士
刘  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张  娟:中国商报记者


     古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在去年的艺术品市场上表现出强劲的势头,随着今春又一个拍卖季的来临,古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也继续被藏家追捧。然而,中国当代书画却在这波火热的行情中总体表现低迷,其市场前景也不被看好。当代书画为何低迷不前?
  而不久前结束的第11届全国美展在艺术界引起的争议至今都还未平息。在本届展览的评奖中,中国画部分初评居然没能评出金奖;在全部获得“终身成就奖”的6位美术家中,没有一位国画家;在获得金银奖的国画作品中,工笔画一统天下,水墨写意“集体失声”。
  不管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艺术品市场上,当代中国画似乎都成了扶不起的“阿斗”,这是为什么?

美展暴露出什么问题

     刘星:整体水平不错,出彩之作凤毛麟角
     其实,对当代书画的创作水准、全国美展的艺术水平和展览模式,这几年来就争论不断。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当代书画的整体创作情况都不可取。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展基本能反映近5年来中国美术创作的最新成果和艺术成就。就拿刚刚结束的11届全国美展来讲,不管是题材、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我们从中也能感受到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的精神,这是可喜的现象。
     应该说,当代书画整体创作水平还是不错的,但可惜的是,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很少。一些作品的确画得很精致,但就是让人觉得印象平平,几乎看不到一幅在思想观念和艺术语言上具有超越性的作品。艺术的宗旨是要感动人,遗憾的是,这样的作品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这种现象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从事当代书画创作的画家们太重视技巧、重视形式这些表面的东西,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和审美的反思。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过分重视题材,而在画面上很少有巧妙的构思。
     不过,全国美展毕竟是国家性的美术展览,参展的大多数作品更多是为了参加展览而创作的,因为似乎有规定只有参加全国美协、文化部主办的展览,对于以后分房子、评职称、加工资有决定性作用,所以一些人千方百计要参加全国美展。不少人为参展和获奖煞费苦心,惨淡经营,按照评委的口味来创作,具有较强功利性。而且参展的画家多为中青年画家,许多优秀的画家和成名的画家已经远离了全国美展,并且艺术毕竟是精神产品,是心灵的折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届或几届全国美展都不足以代表当代书画创作的全貌。
     牟建平:当代书画在创作上较苍白
     这两三届的美展我都没看,因为看不到什么有味道的画。如果把当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相比较,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以黄宾虹、陆俨少等为代表的近现代书画家,他们的传统功力都相当深厚和扎实,即便徐悲鸿走的是中西合璧的道路,但传统的功力也不弱。再往后的林风眠、吴冠中,也是中西合璧,但同样有着很深的传统积淀。
     我认为,和近现代书画相比,当代书画在创作上是比较苍白的。大部分从事当代书画创作的艺术家传统方面的功力很肤浅,比如我们在当代书画作品上已经很少能看到题跋、题诗了,这就说明了问题。当代书画之所以缺乏传统功力,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美院的教育问题。现在美院教育都是先从素描开始,很多学画的人都是从素描的路子里出来的,没有书法基础、国学基础,而书法和国学的基础对于画好国画又非常重要,没有这两大基础就等于丢掉了国画的根基。此外,在创作方向上,当代书画已经开始偏离正确的方向,许多画家都热衷于大尺幅、大题材,过度追求视觉效果,缺乏精神支撑和文化含量,缺乏鲜明的个性。


 
1 2 3
  】【关闭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