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评论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杨小彦:艺术史上有很多画家被骂

https://www.huajia.cc  2010.12.20 10:57  来源:时代周报 发表评论(0)
 
1 2


画家范曾

    今年10月,画家范曾起诉《文汇报》及郭庆祥、谢春彦,要求赔偿其精神损失540万元。日前,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原告范曾起诉称:2010年5月至6月间,郭庆祥、孙逊、谢春彦先后在《文汇报》发表《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画家最终还是要凭作品说话》、《钱,可通神,亦可通笔墨耶》的署名文章,三篇文章主观武断,捕风捉影,随意攀比,不负责任,使用侮辱、诋毁、刻薄的语言,直接攻击原告。

    原告认为,上海《文汇报》是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报纸,其刊登的三篇文章先后被谷歌、百度等主流媒体转载,被告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地随意贬损原告名誉,侮辱原告人格,导致原告的社会评价降低,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已构成了对原告名誉权的严重侵害,并给原告造成极大精神痛苦。遂起诉至法院要求《文汇报》登报向原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赔偿原告精神损失费20万元,要求被告郭庆祥赔偿原告精神损失费500万元;要求被告谢春彦赔偿原告精神损失费20万元。

    案件目前正在审理之中。由于要求赔偿金额较高,涉及的媒体、画家、评论家较知名,已在文化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报记者采访了艺术评论家杨小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展江教授、环球经纬律师事务所主任江波律师。

    艺术界:艺术史上有很多画家被骂

    杨小彦对郭庆祥、孙逊、谢春彦在《文汇报》上登的三篇文章,从艺术的角度来分析:“对艺术作品其实没有一个绝对准确的定义和判断,艺术作品常常因人而异。当我不喜欢某一些绘画的时候,我就会说出我的不喜欢,同样,我喜欢了,我就说出喜欢的理由。只是这些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都没有绝对的客观性,没有绝对的普遍性。”

    杨小彦同时指出,在美术史上,曾经发生过类似的著名事件,并举例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一个著名的油画家叫惠斯勒。他是美国画家,却在英国和法国生活。可能惠斯勒的画风带有一种北美的韵味,所以他的作品在英国好像没有受到他所希望的那种欢迎。有一次,他的一张画伦敦之夜的作品,画面有一座桥,整个作品画得很流畅,很闲逸,受到欢迎,甚至卖到了一个比较好的价钱。然而,当时英国著名的艺术批评家拉斯金,公开写文章指责惠斯勒的这张画不值那么多钱,因为画得太快,缺少必要的技法,好像很容易就画出来似的。惠斯勒对此很不高兴,他起诉了拉斯金,说拉斯金贬损了他的绘画价值,挫伤了他在英国的名声,要求赔偿。联想到拉斯金当时在英国的名声,惠斯勒的愤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惠斯勒反对拉斯金的批评也有道理。他说人们看他的画似乎很流畅、很潇洒,很容易就画完了,但是,为了达到这样一种效果,画家要辛苦训练多少年!后来这个官司惠斯勒还是失败了,这对惠斯勒打击挺大的。

    杨小彦认为在中国打这样的官司,对美术界的影响是:“很多人对现在的中国艺术批评很不满。这事说明,做批评是有风险的。光是表扬,艺术家可能高兴,但大家会觉得没意思,只是吹捧而已。但又有哪一个艺术家喜欢被批评呢?我看基本上没有。结果是,一批评,艺术家就不高兴,批评过分,就会气愤。这样一来,究竟应该如何去做艺术批评?加上艺术品的欣赏和趣味的多样化,本身不存在一个绝对的统一的标准,情形就变得更加复杂。今天我们基本上认可齐白石是大师,不过,也许将来有一天,真的会有人认为齐白石并不怎么样。会不会这样?这是有可能的呀。反过来的事也会有,今天被说成是大师,五十年后,一百年后,可能会变得默默无闻,沉入历史的大海,失踪了。批评本身也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创造,需要逻辑,需要根据,需要智性的判断。话说回来,一个大度的艺术家,一个对自己的艺术成就充满信心的艺术家,也不会过分在意批评,哪怕是过度的批评,甚至是尖刻的批评。对自己的艺术有信心,这就够了,就会不在乎别人的用词,当他没讲,由他去说罢。”


 
1 2
  】【关闭
 


  • 相关画家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