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美展暨中国美术奖·创作奖、获奖提名作品展“中国梦”当代中国美术建设学术论坛研讨会综述https://www.huajia.cc 2015.01.12 14:24 来源:中国美术家协会 发表评论(0)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中国美术奖•创作奖、获奖提名作品展于12月15日上午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当日下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中国美术奖•创作奖、获奖提名作品展——‘中国梦’当代中国美术建设学术论坛”在中国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中国美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徐里,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杜军出席研讨会。 研讨会由徐里和《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共同主持。参加研讨会的理论家有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李一、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副院长高天民、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宏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罗世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中国画学刊》主编邓福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郑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中国美术馆研究策划部主任张晴、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院士张鹏、四川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林木、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孔新苗、景德镇市高级陶瓷美术师王仲、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主编许向群等。此外,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金奖作者代表何红舟、陈治、彭伟、戴正生,理论评论奖获得者代表孔繁明、陈超、李冰洁、屈波、严支胜也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会首先由徐里介绍出席来宾,尚辉担任学术主持,刘大为、吴长江、徐里先后致辞。 吴长江指出研讨会的一项重要议题是通过分析本届展览,集思广益,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从准备阶段到展览后的座谈会,可以说是历届耗时最长、受到关注最多的一届展览。全国美展13个展区分展工作的顺利开展,各个分区团结合作共同完成这个光荣使命,这项工作本身也体现出了中国美术界的精神。此次一共有576件获奖和提名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异彩纷呈、生机勃发,但同时也存在无“异军突起”的问题。吴长江提到当我们去感受以前的大师留下来的经典作品时,会发现没有一个大师是不经历丰富的实践积累而突然变得优异的,所以当下的美术创作也是一样,不仅需要艺术家的人文素养与技艺积累,更需要从心出发,贴近人民群众、贴近生活,不断思考探索,并且能够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创作出精品力作。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既是对过去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对中国美协工作、对未来美术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应当在组织展览与动员更多的青年美术家参与全国美展方面,想出更多的办法与措施,以实际行动来推进全国美术作品质量的提高。 徐里从宏观的角度强调本届全国美展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极大地体现了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的传承性和时代性。他说,从参展作品的绘画语言中可以看出艺术家都在吸收优秀传统文化、总结过去经验成果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从社会基层中去发现素材并进行创作,这不仅体现出中国当代美术事业的进步,更符合习主席所说的“到人民中去”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作为我国连续举办时间最长的国家级文化活动之一,全国美展荟萃了新中国美术史的精美段落,艺术地展现了共和国成立65年来各个历史阶段的美术精神、艺术成果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光辉历程。此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优秀作品,亦是评委们本着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公开”和宁缺毋滥的原则,认真遴选出的具有弘扬主旋律特色,富有时代寓意的作品。 随后,会议正式进入研讨阶段,由尚辉主持,薛永年做主旨发言。 尚辉首先对本次研讨会主题进行了阐释。他说,在这里举办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学术论坛,一方面旨在通过这个展览来梳理近些年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总结当代中国美术创作的成果与特征;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展览来宏观思考中国当代美术建设这个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为当代文艺发展指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特别强调在世界文化激荡中把握好中华文化的正确道路。因此,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我们美术界也必然会迎来如何探索走中国美术自主发展道路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正是在这种历史境遇下举办的,并且很好的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也是中国美协近一个世纪以来塑造国家形象艺术方略的具体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中国美协的工作指导都要求各位专家在理论上对如何建设当代美术特色进行学理性的探讨,所以尚辉提出此次研讨会大致围绕如下三个议题展开:一、分析与评价本届全国美展的创作特征、艺术成就和存在问题;二、分析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发展的历程与思潮演进,并梳理其与当代信息社会构成了怎样的关系;三、怎样在“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的美术事业,从而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薛永年既从微观角度结合本届美展的作品分析,谈如何推进当代中国绘画艺术,又从宏观角度谈到当代中国美术建设的发展方向以及国家文化建设的要求。薛永年结合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及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关于“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的讲话,提出无论是美术创作还是美术评论,都应该致力于塑造和传扬高尚的灵魂,特别是在传播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方面多贡献力量,充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积极向上的民族思想文化,并以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说,我们一部古代美术史就是记录中国美术家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价值的著作,它始终主宰着道德理想、人生境界,包括绘画在内的“六艺”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在遵守伦理道德的前提下从事绘画创作,在培育美德提升品格的基础上实现审美超越。美术创作应当在重视反映伟大时代的同时,加强弘扬美德的自觉性,艺术家应该思考如何创作出能够温润心田、启迪思想的优秀作品。同时,中国美术建设要时刻牢记本与源。本是人民,源是生活。这个本源思想不仅要贯彻在创作中也要落实在批评上,批评家重视本与源,才能够成为时代的先决和艺术的先导,才能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文艺批评理论中,通过作品的鉴赏形象地告诉人民什么是应该肯定与赞扬的,什么是应该反对和否定的,而不是盲目的学习西方或是被市场左右。薛永年指出,要正确理解“中国梦”与美术建设的关系问题,首要任务是继承古代以及近代留下的优良传统,不仅要继承古代的传统,也要继承21世纪以来现实世界的传统。如今全国美展“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实际上并非我们不重视继承与比较,也不是不注重创新,而是我们比较处理不好创新与传统的关系,作品往往更重视视觉感官而不是心理反应,重视眼界新颖而不是文化厚度。他说,此次全国美展中的部分中国画作品也发挥了中国古代宋画写意的传统,但整体来看中国画的写意性仍然不够。中国文艺蕴含着中国人的哲学观、人生观、美术观,它是立于世界民族间的宝贵传统,也早已引起了西方有识之士的重视。同时,在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还指出写意已经成为世界的时尚,所以整个文艺界当下对于写意的关注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美术界深思。此外,他还说到,要推进中国当代美术建设,必须培育好政府的引领作用和协调力量。五年一次的全国美展是政府主导体现主流意识,新世纪以来全国美展为了适应艺术的发展,发挥各个艺术品种的导向作用,不仅实行了分区展示,更是扩大了展出的门类。如果说市场主导的美术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收藏家投资者的话,那政府主导的美术就应当面向广大的公众,既要符合艺术规律和社会规律,也要重视社会效益。中国艺术市场十分活跃,因此政府主导的美术也需要经常研究市场,在了解全局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形式来发挥引领作用。最后,薛永年也在细节处提出三点具体建议:一、关于此次展出的获奖的作品不止是要在报上刊登,还应该进行评介与讨论,尤其是需要不具有专业知识的普通大众参与讨论。二、是否可以参照美协现在已有的海外研究工程,结合理论成果的评奖,再申请赞助开设一个研究工程是专门研究传统与当代的课题。三、在抓住精英艺术家的同时兼顾大众美术教育与熏陶,切实提高大众美术素养与审美水平。
|